奥鹏答案网-奥鹏作业答案-奥鹏在线作业答案-奥鹏离线作业答案-奥鹏毕业论文-专业奥鹏作业答案辅导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79|回复: 0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练习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9485

主题

9485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07
发表于 2019-3-30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练习题一
一、填空
1.在国外,最早的小学产生于时期的宫廷学校,约建于左右,是人类最古老的学校,专门接受皇家子孙和朝臣子弟。
2.我国小学教育之开设 ,始于 ,在天津创办的成为我国第一所正式的公立小学堂。
3.1983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这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
4.东汉的小学教育,有了具体的多元化的组织形式,如、、、、。
5.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在,其标志是创设的上海蒙正书院内的小班。
6.1934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发布了第8号命令,制定了《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明确苏区小学1934年2月以前称,1934年2月以后一律称。明确指出教育要和、相结合,修业5年(其中3年初级列宁小学和2年高级列宁小学),和并用的形式。
二、名词解释
1.学制
2.国民教育
3.《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4.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象
5. “两基”、 “两全”
6.“两个必须”
7.义务教育
8.初等教育办学体制
9.义务教育
三、简答
1.简述我国宋代小学教育发展概况。
2.试述初等教育改革的一般过程。
3.说出你所掌握的课程定义,你认同哪种?谈谈你的看法。
4.简述清代小学变化的原因。
5.1922年新学制具体规定了哪7条教育宗旨?
6.简述初等教育改革的类型。


四、论述
1.选择我国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中的2—3个阶段,简述其主要改革内容并结合当时实际进行评价。
2.“普九”、“两基”的意义何在?你对目前工作进展情况有什么看法和建设性的意见?
3.结合实际谈谈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4.结合实际,谈谈怎样看待当下的素质教育。


五、分析
  公平分配教育资源终结择校费   
   
  
  作者:于平
  
  教育部部长周济昨日在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上说,教育部将从2005年开始实施基础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利于解决“择校”问题。周济指出,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促进区域教育内部的均衡发展,首先是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普及义务教育初期,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点学校,有利于快出
  
人才、出好人才。现在,工作重点要有一个转移,要大力改造薄弱学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而解决“择校”问题(据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择校费一直以来是中国教育的顽症,为解决这一问题,从中央到地方近年来都出台过一系列的政策,如教育部出台的高中择校费“三限”政策;广州赋予中小学择校费合法性,由政府进行规范;许多地方一次次要求严禁择校费等。可以看到,这些政策虽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并没有根本解决择校费带来的教育不公,没有彻底根治择校过程中的权力寻租行为。
  
  其实,解决择校费问题很简单———之所以会出现“择校”现象,正是因为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硬件和软件的差距,如果把这些差距消除了,“择校”现象就基本不会发生。所以,根治择校费,我们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教育资源进行公平的分配,政府对学校的财政投入实行“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2005年的基础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是值得我们期待的,不过期待之余,我们也有些担忧,因为这样的工程实质是一个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新洗牌,是对教育发展理念的一个大变革,必须要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
  
  问题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投入处于不足的状态,据有关资料,在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和基建支出中,高等教育所占的份额1996年是21.79%,到2002年上升到23.55%,共增长了1.72个百分点。这一比例在2000年达到最高,为25.17%;而同期,初级中学所占的比例从20.49%下降到18.52%.这就意味着,国家对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投入是教育总投入中的一块较小的蛋糕,这块小蛋糕当前保证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正常投入已经非常吃力,如今又要从这块小蛋糕中再切出一块用于改造基础教育薄弱学校,这是不容易实现的。所以,国家有必要在加大教育总体投入、保证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调整财政对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分配比例,为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供物质保证。
  
  问题之二:教育资源如何分配才科学、公平,这显然不能靠教育主管部门的单方面的判断,需要有个规则或标准来明确。所以国家有必要考虑完善教育经费的拨款制度,制定基础教育的基本的拨款原则与拨款标准,使教育拨款有章可循;同时要完善拨款程序,增加拨款的透明度,例如设立拨款委员会这样的独立监督和评估机构,合理地分配教育经费。
  
  问题之三:扶持一个学校成为重点,这样的政绩是非常明显的,而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这样的政绩却不那么显性。因此,要想保证地方官员在公平分配教育资源上能有积极作为,必须要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标准进行修改,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说,区域特别是城市内部教育的均衡发展水平,今后应当成为衡量一个地方工作成效和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指标。我们有必要把这样的指标转化为一个重要的政绩考核标准。而这,显然不是教育部门一家所能完成的。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教育均衡发展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填空
1.国际初等教育教师教育培养较为典型的课程方案一般为四年制本科教育学士学位课程,基本上由三类课程和教学实践(实习)构成。这三类课程是、、。
2. 1985年,全美科学技术教育理事会发表了名为的报告,总结了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分析了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提出了8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3. 1833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这是英国教育从只作为宗教或民间行为向国家化发展的需要,也是英国建立国民教育制度开始。1870年,英国国会正式颁布“”,也称。这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
4.1964年,联邦德国各州州长在汉堡签订了。这是德国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赶上其他发达国家而采取的改革措施。
5.优化办学体制结构,形成多元化的、比例合理的办学体制结构是办学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和理想结果,其关键衡量指标是。
6.1958年,美国颁布了 以作为战后教育的根本大法,以应对“人造卫星的挑战”。
7.“生计教育”是由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S.P.Marland)1971年提出的,他指出生计教育的实质是以和为核心的适应社会的教育。把中小学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小学属于。
8.日本封建社会时期,初等教育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和。
9.从1905年到清廷被推翻5年多时间里近代初等教育的学制变革十分活跃。其影响较大的学制主要有三个:、、。
10.根据教育投资体制规定的内容可以得出,教育投资体制应由、、和三部分组成。其中,主要规范教育经费的来源、筹措以及由谁负担的问题:主要规范教育经费合理有效地分配的问题;主要规范教育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11.1902年英国通过,该法第一次把初等教育和不包括大学的中等教育放在一起论述,形成了与相结合的初等教育管理体制。


二、名词解释
1. EiC计划
2.“三育两有”
3.教育投资体制
4.幼小一贯学校
5.《国防教育法》
6.公校私营
7.同伴指导
8.双重进度计划
9.校本管理
10.古儒学校
11.初等教育办学体制
三、简答
1.简述俄罗斯目前正在探索的新型初等教育学校制度。
2.简述协同教学的几种模式。
3.如何改善我国初等教育办学条件?
4.简述国际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可结合具体国家说明)。
5.简述我国学制改革发展的趋势。
6.简要概述韩国1995年新课程改革。
7.简述《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的基本目标。
8.简述选择学校运动的兴起。
9.简述我国初等教育目标改革的特点。
10.试述初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11.简述课程改革的条件。
12.简述不分年级教育及其特点。
13.简述英国60年代"开放学校"的特点。


四、论述
1.为什么现今开始重视德育教育,谈谈你的看法。
2. 论述日本“幼小一贯学校”的产生背景、基本特点并分析对我国的启发。
3.谈谈你对择校运动的思考。
4.试分析国际初等教育政策的发展趋势?(结合具体国家说明)。
五、分析
1.
  公平与义务教育投资中出现的嫌贫爱富现象   
  


  “贫”与“富”好似横亘在公平两端的砝码,当我们正处于“嫌贫”还是“仇富”的若干争论中难以厘清时,我国基础教育的投资取向似乎也有“济富不扶贫”的倾向。  
  在近日举办的“2004中国经济热点聚焦研讨会”上,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潘云良教授首次向外界公布了《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的报告,该报告明确对当下公布的“普九”数据进行了质疑,“目前‘普九’的成果是低标准的,并且相当脆弱。近几年,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10%以上。”同时,该报告还指出,财政预算内教育比重仍在降低,“这些有限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还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这份报告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进承认,“这基本反映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
  
  坦率地讲,义务教育投资的这种现状与倾向,并不是“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的全部原因。农村经济本身的贫困,当下大学生就业前景的不乐观等诸多原因,“现实的”说服力很难将“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渗透到贫困地区人们的心中,从而上升为他们进行阶层流动的理念与动力。
  
  教育的公平应该是这个社会公平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说得形象一点,教育公平就犹如一个坐标上的原点,一旦把握不好它的进展方向,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要么越“正”越多,要么越“负”越多。教育公平的实质,就是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对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以确保各阶层受教育群体和个体的受教育权利相对平等。如果基础教育投资也“嫌贫爱富”,并且一味地将这种倾向坚持到底,那“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的完成,恐怕永远会是海市蜃楼般的遥远。
  
  更让人担忧的是,义务教育投资嫌贫爱富,还有可能造成义务教育“精英化”。看看那些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里的小学生们的知识面有多么开阔:他们敲打键盘的小手是那么灵活,他们网络冲浪的资源是那么丰富,他们可以随口蹦出英语单词,他们可以随时参加奥赛的学习……而这些,对贫困农村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当然,作这种比较,倒不是想牺牲城市孩子的拥有去满足农村贫困学生的需求,只是想说,如果历史的贫困和体制的积垢我们一时无法解决,那当下我们就该尽可能去抹平这些不平,比如基础教育投资应该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事实上,专家已经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困境寻找了出路,比如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县级、尤其是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同时逐步压缩高等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教育投入逐步向义务教育倾斜;比如调整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内容,融通与农村社会的血肉联系等等。这些出路值得我们深沉期待。
  
   

   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我国现行初等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端及其产生原因,并谈谈你对我国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思考。
2.1993年,俄罗斯公布了初等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分为两种,分别与三年制和四年制小学相适应,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课程或课程类型
   三年制小学 四年制小学

一 二 三 总比(%) 一 二 三 四 总比(%)
俄语 4 4 4 15.0 3 3 3 3 11.9
语言和文学 4 4 4 15.0 4 4 4 4 15.8
艺术 2 2 2 7.5 2 2 2 2 7.9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1 2 3.8 2 2 2 2 7.9
数学 5 5 5 18.6 4 4 4 4 15.8
体育 2 2 2 7.5 2 2 2 2 7.9
工艺学 2 2 2 7.5 2 2 2 2 7.9
以上统一必修课 19 20 21 75.0 19 19 19 19 75.2
有选择的必修课 5 4 3 15.0 1 3 5 5 13.9
学生必修课总数 24 24 24 90 20 22 24 24 89.1
选修课、个别课或小组课 2 3 3 10 2 3 3 3 10.9
每周课时数 26 27 27 100 22 25 27 27 100

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俄罗斯1993年小学课程方案的特点,谈谈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3.美国四年制教育学士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
  
   分类 学期小时数 具体科目
普通教育课程
40—44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11—29 教育学导论、教育心理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教育测量等
学科教材教法课程 12—29 各科教材内容、儿童文学、小学教师语言、营养学、体育和卫生、普通教育法等
学术课程 主修(主攻)课程 14—15 外语、理科课程等
自由选修课程 2—32

教育实习
120—136


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教师教育培养课程的看法。



4.美国四年制教育学士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
  
   分类 学期小时数 具体科目
普通教育课程
40—44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11—29 教育学导论、教育心理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教育测量等
学科教材教法课程 12—29 各科教材内容、儿童文学、小学教师语言、营养学、体育和卫生、普通教育法等
学术课程 主修(主攻)课程 14—15 外语、理科课程等
自由选修课程 2—32

教育实习
120—136


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初等教育教师培养课程的看法。



注:期末试题题型及分值比率:


一、填空10%
二、名词解释20%
三、简答20%
四、论述30%
五、分析20%


答案部分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埃及古国王   公元前2500年
2.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盛怀宣   南洋公学
3.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4.小学 书舍  私学  书馆   官邸学
5. 1878年(清光绪四年)  张焕纶
6. 劳动小学   列宁小学  革命斗争  生产劳动   单式编班   复式编班
二、名词解释
1. 学制——是一个国家关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制的根本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具体任务,关键是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
2. 国民教育——亦称“公共教育”,是国家为本国国民(或公民)实施的学校教育。一般为国家规定的每个公民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即小学和初中教育,有的国家还包括幼儿教育和高等教育。
3.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1902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由张百熙起草的《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具有现代教育制度特点的学制。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学制没有实行。1904年清政府又颁布了由张之洞、荣庆、张百熙起草的《奏定学堂章程》,开始兴办新式教育。这个学制即《癸卯学制》。
4.初等教育与改革发展所研究的对象——概括的说是研究初等教育改革中的事实或实践活动。具体说,可以包括初等教育改革的本质、初等教育改革与其他社会改革的关系、初等教育改革的规律、过程、评价、设计等方面。
5. “两基”、 “两全”——“两基”即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6.“两个必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7. 义务教育——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种教育要求社会、学校予以保证,对儿童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
8. 初等教育办学体制——指初等教育领域内办学的主体,办学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办学模式的变化特点。
9.义务教育——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种教育要求社会、学校予以保证,对儿童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
三、简答
1.宋代的小学教育已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中央政府所立的小学,情形较为复杂,除诸王宫学和宗学中包含小学教育外,在国子监内也还设有小学。其中诸王宫学和宗学都是大小学混在一起的,并且都是以王室子弟为教育对象。国子监小学的设立,标志着小学教育已经纳入国家整体的教育部署当中,这一点是值得关注的。此外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小学还有内小学和京小学,并且在地方也广建小学,且比唐代更加的稳定。
宋代的小学教育理论较前朝相比也有着巨大的贡献。朱熹与其学生共同编成的《小学》一书,已作为儿童教育的样本。在《仪礼经传通解》中朱熹特别设置了一个《学礼》系统阐述了构筑了一个小学、大学连续的教育体系,阶段划分、性质,也对小学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都加以探讨。此外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较为深入的探讨了儿童和小学的教育方法。
2.准备阶段;动员阶段;实验阶段;巩固和反思阶段;实施阶段。
3.一般的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应规定培养目标、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策略,也应当具备恰当的评价方法。同时,应将实施的过程看作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堂情境中发生的事情、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标志着课程实际达到的水平。
4. 清政府立国不久就把对一般民众子弟的教育提到了议程上。康熙四十一年以后,屡颁布设立“义学”的命令,“义学”开始比较多的出现在各级政府设立的小学的命令中。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的小学可谓集以往各类小学之大成,它既包含了以往各朝的社会、义学、乡学、乡塾、书塾、蒙学性质的书院等,也包含有本朝专门为内务府管员的幼小子弟和旗人兴办的小学。
5. 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普及;多留意各地方伸缩余地。
7.根据教育改革的范围、规模划分:宏观的教育改革和微观的教育改革;根据教育改革的目标的远近划分:远期改革、中期改革、近期改革;根据教育改革的对象划分:教育目标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育财政体制改革、教学改革、学制改革等。
四、论述
1.略。
2. 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国基本扫除文盲(简称“两基”)是答案、国务院确定的我国20世纪90年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工程,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在我们这样近13亿人口,经济、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大国实现“两基”,是一项极为复杂而艰巨、宏伟而光荣的事业。在国家对“两基”工作的“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片规划、分类指导、分布实施”方针指导下,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
3.发展包含着改革,改革孕育在发展之中;改革不断促进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发展必须通过改革完成,改革的深化来自发展的证实。(结合实际略)
4.略。
五、分析
略。

一、填空
1.普通教育课程(也称通识教育课程等)   专业教育课程(也称教育专业课程)   
学术性课程(也称主要课程、学科教学课程等)
2.《普及科学——2061计划》
3.《教育补助金法案》  初等教育法   福斯特法案
4. 《关于统一学校教育事业的修正协定》或《汉堡协定》
5. 各种办学体制之间的比例数和每种办学体制总的数量
6.《国防教育法》
7.职业教育   劳动教育   “职业了解阶段”
8.乡学   寺子屋   私塾
9.《壬寅学制》 《癸卯学制》 《壬戌学制》
10.教育投资来源体制   教育投资分配体制   教育投资管理体制   教育投资来源体制
教育投资管理体制   教育投资分配体制
11.《巴尔福教育法》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  地方教育局


二、名词解释
1. EiC计划——1997年7月,英国政府发表了第一份教育白皮书《追求卓越的学校教育》。在这种背景下,英国政府于1999年3月出台了新的行动计划—“追求卓越的城市教育”计划(Excellence inCities,简称EiC计划)。(答案大意)
2. “三育两有”——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应该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3.教育投资体制——是一个国家组织、领导和管理教育投资活动所采取的基本制度和主要方式、方法。
4.幼小一贯学校——2004年,日本中教审提出要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一体化的建议,并具体提出了建立“幼小一贯学校”的计划。文部科学省决定从2005年试行、2006年正式设立“幼小衔接推动班”制,为未来正式实行“幼小一贯学校”作准备。其基本特点是:小学低年级教育“幼儿园化”;教师之间的深度合作受到重视;研究工作成为教育实践的有力支撑。
5. 《国防教育法》——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为应对这一挑战,美国于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法案的中心内容即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科技人才。
6. 公校私营——“公立学校私营管理”,简称公校私营,主要指两方面。一是指由被称为盈利教育管理组织的私营公司管理特许学校,也已使自己开办的,也可以使接受委托的,这种形式目前占大多数;二是私营公司与学区教育管理部门签订承包合同,来管理传统的公立学校。
7. 同伴指导——指由两位或更多的专业同事在一起工作,反馈当前的实践,发展、精炼并形成新的技能,分享想法,开展课堂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8.双重进度计划——把传统的分科制与独班制结合起来的一种做法,具体地说,就是对学生同时进行两种分组,半天按能力分组,学习语音、词汇、拼写、语法、阅读、社会知识等必修课程;在剩下半天内,则不分级,学习数学、科学、艺术、外语等选修课。
9.校本管理——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其实质就是管理权限下放到学校,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自主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10. 古儒学校——公元8世纪以后,印度出现的一种学校。“古儒”是指对婆罗门教义有较深研究而又愿意致力于教育工作的人。这种学校一般设立在“古儒”的家中,学生入学年龄一般为7或8岁,学习内容主要有识字、阅读、书写以及计算等基本知识。
11.初等教育办学体制­­——指初等教育领域内办学的主体,办学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办学模式的变化特点。
三、简答
1.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5~6岁—6~7岁)、高级小学(9~10岁—11~12岁)、初级小学(6~7岁—7~8岁)。
2.典型模式;支持模式;嘉宾模式;平行模式。
3. 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全体人民对初等教育重要性的观念的东西,不易简单改变或消除;增加投人;改善教师队伍状况;改善人口环境;改善初等教育法制现状。
4.略。
5. 目前,我国初等教育学制并存着“五年制”和“四年制”两种形式,但是以“六年制”为主(约占60%),仍处于比较研究中。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基本学制。但是,确立一个基本的学制,并不等于“一刀切”,而是以某种形式的学制为主其他多种形式并存,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从我国建国以来的学制改革的实验教训看,从世界初等发展趋势看,从我国推进初等教育普及和提高全民素质看,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看,我国将会把初等教育学制统一成五年制,会以此为基本学制。
6. 1997年12月30日韩国教育部发布了1997-15告示,确定了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大纲,决定1998-2000年修订教科书、培训教师。2000年3月小学一、二年级将实行新的教育课程,之后逐步在各个年级实行。这次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培养主导21世纪世界化、信化时代的自律的富有创造性的韩国人。其目标是培养富有健全人性和创造性的人。内容是提高可以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自我主导的能力。
这次课程主要有两部分构成,即国民共同基本教育课程与高中选修中心的教育课程。其中小学课程主要属于国民共同基本教育课程,由课程科目、能力培养活动和特别活动构成。课程科目主要包括国语、道德、社会、数学、实科、体育、音乐、美术、外国语(英语)。其中,小学一、二年级的科目是国语、数学、正确的生活、智慧的生活、愉快的生活和我们是一年级生。能力培养活动包括学科能力培养活动和创造性能力培养活动。特别活动则包括自治活动、适应活动、开发活动、服务活动、例行组织活动等。
7.所有的美国儿童入学时乐意学习;中学毕业率将至少提高到90%;美国的每所学校要保证所有的儿童具有应付挑战的能力,并会合理用脑,使他们为做有责任感的公民、进一步学习、在现代经济中谋求有创建性的职业做好准备;美国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要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每个成年美国人将能读书识字,并将掌握在全球经济中进行竞争的本领;每所美国学校将没有无忧答案网和暴力,并提供一个秩序井然的有益于学习的环境。
8.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小学兴起了一场“选择学校运动”,要求公立学校实行开放入学,给与家长和学生选择学校的自由,通过学校之间的自由竞争来促进学校的自我发展。这场运动在90年代中后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美国小学陆续产生了一些新变化,如出现了特许学校、上级接管学校和公校私营等。几乎与美国同时,英国也出现了择校运动。英国《1980年教育改革法》中就提出,自1982年起赋予家长对其选择的学校“表示偏爱”的权利,地方教育当局则有义务将这种“偏爱”纳入考虑;学校有义务提供关于学生考试成绩、课程、办学宗旨、学校设备等方面的信息,以使家长做出选择。
9.基础性;时代性;全面性;针对性。
10.存在问题:拉大了初等教育投入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造成了对初等教育管理认识的混乱和行为失控;影响了初等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师资水平的提高;导致了小学校方行为的畸变和校与校之间的差距。
解决办法:深化对初等教育的性质和战略意义的认识;选择相对集中的初等教育投资和管理体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初等教育宏观调控的责任;兼顾初等教育发展的规模与效益;规范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制定使政府职能和行为到位的法律细则。
11. 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以及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和最终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在课程改革的同时,必须同步地改革各种考试和评估的制度和方法,必须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在课程改革全过程中,要始终抓住教师观念的转变、技术的更新,注重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消除教师在改革中出现的各种心动理障碍,增强改革的参与意识和迫切感,提高教师的课程适应能力。在课程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在师生之间创设民主、合作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好学、求知、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这既是课程改革的目的,又是课程改革的客观条件。
12. 不分年级教育打破了以往按照学生年龄或能力分级的班级组织形式,而是将不同年龄和程度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进度进行学习,而不必过分的承受能否按时升级的压力。其特点有:课程适合小学生的发展水平;采用与年龄和能力相关的混合式弹性分组教学;强调儿童的身体、智能、社会情感和技能的整体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连贯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员,而非知识的灌输者;重视学习的过程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运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发现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动脑、用心;采用综合性主动课题,将不同的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情景中掌握概念和技能;通过多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进行考察评估,如观察记录、学习档案、作业抽样以及有效合理的考试等等。
13. “开放学校”在课程上取消了传统的学科课程,而是根据儿童的活动来组织课程;在教学上,则以小组活动或个别活动来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取消传统的固定课程表,以“整合日”作为学校的组织基础;教学方法上,重视儿童的自我学习,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自我学习创造条件。


四、论述
1.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国民素质的整体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基于这种认识、各地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出发,把德育工作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丰富德育的形式和内容,注意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
以法制建设、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基本建设已初具框架;以“五爱”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以“四个一百”为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蓬勃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共同育人的网络正在形成。各地各校在教育中逐步注意遵循中小学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把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儿童教育的要求与其自身思想的实际相结合,科学地确定各阶段德育的内容要求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2.产生背景: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综合探究学习的重视和对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再加上日本中小学“班级崩溃”现象的日益严重,“幼小衔接”再次受到重视。
    基本特点:小学低年级教育“幼儿园化”;教师之间的深度合作受到重视;研究工作成为教育实践的有力支撑。
    启发(略)。
3. 选择学校运动根本目的是要运用市场方式重建公共教育体制,其具体目标是提高公共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充分满足各种教育需求。与过去教育改革不同的是,它试图通过自由择校来引进竞争和市场机制,从而为初等教育的发展找到新的动力——市场的力量。在多样化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公立学校系统的垄断开始被打破,这促进了学校教育服务向多样化发展,学校教育服务体系开始从一种“供给者”体系转向“需求者”体系。
4.教育优先发展成为各国的共识;普及初等教育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质量的提高与教育民主化进程同时推进。(结合国家略)
五、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价格公开

  • 优质服务

  • 专属客服

  • 信息开放

  • 担保交易

 
 
客服一号
客服二号
客服三号
客服四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