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答案网-奥鹏作业答案-奥鹏在线作业答案-奥鹏离线作业答案-奥鹏毕业论文-专业奥鹏作业答案辅导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5|回复: 0

福建师范网院《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考前辅导大纲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4471
发表于 2020-3-9 10: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考前辅导大纲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统计学中,平均数、中数等统计量指标,它们可以反映一批数据的( A )
A.集中趋势    B.离中趋势    C.分布范围    D.差异程度
2.在教育测量中,评估选择题区分度时我们通常可用(  D  )
A. 列联相关             B. 等级相关   
C. 积差相关             D. 点双列相关
3.某班50名学生中有30名女生,随机抽取一名学生恰好是男生的概率为( C )               
A.1/30      B.1/20      C.2/5       D.3/5
4. 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36百分位数是76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76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B  )
A.76%     B. 64%      C. 36%     D.24%
5. 有一组数据是测量身高的,另一组数据是测量体重的。若要比较这两组数据各自离散程度,则要用( B   )。
A.平均差     B. 差异系数      C. 标准差     D. 方差
6. 若根据题目答案的范围和评分误差的大小,可以把测验题目分成(  C  )。
A.选择题和填空题      B.选择题和供答题
C.客观题和主观题      D.论文题和操作题
7. 测验的信度,反映测验分数的(   B )
A.高分与低分           B.误差大小
C.测验内容有效性       D.试验的难易程度
8.观测数据为98,90,86,83,80,80,75,70;则这组数据的全距为(  C  )
A.18     B.25     C.28      D.98
9.一批数据的离差之和为( B  )
A. 难以确定   B. 0       C. 1       D. 大于0
10.如果两个行为变量的观测值皆为顺序变量,则研究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时,宜采用(  B )
A. 点双列相关           B. 等级相关   
C. 列联相关             D. 积差相关
11.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62百分位数是85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85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B  )
A.15%     B. 38%     C. 62%      D. 85%
12. 一批数据,其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称为(  C  )
A.平均差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变差
13. 按教学时机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成( A   )。
A.形成性、诊断性和终结性参照测量与评价
B.个人横向参照、个人纵向参照和目标参照测量与评价
C.标准参照、常模参照和个人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
D.智力、能力、成就和人格测量与评价
14. 重测信度的用途有时也在于评估所测特质在短期内的(  B  )
A. 有效性          B. 稳定性
C. 可测性          D. 等值性
15.集中量数反映一批数据的( C  )
A.平均数   B.差异程度   C.集中位置    D.离中趋势
16.如果某行为变量X和变量Y之间存在统计相关关系,则说明( D )
A.X和Y的变化互为因果    B.X是Y变化的结果
C.X是Y变化的原因        D.X与Y的变化有某种关联
17.某班100人,女生75人,抽取一名学生是女生的概率是( A )                                                         
A.3/4      B.1/2      C.1/3       D.1/4
18. 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47百分位数是59分,这意味着考分低于59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C  )
A.59%     B. 53%     C. 47%      D. 41%
19. 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是(   B   )
A. -3和3    B. 0和1     C.1和1      D.0和3
20. 按测验材料来分,可把测验分成(  A  )。
A.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B.语言测验和操作测验
C.语文测验和数学测验      D.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21. 之所以中学校长不能直接用高考各科原始分数来评价各科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因为(  B  )
A.考试信度不高       B.原始分可比性差
C.考试内容不同       D.考试效度不好
22.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①方向性原则;②公平性原则;③客观性原则;④科学性原则;⑤可行性原则;⑥(A)
A指导性原则B公开性原则C平等性原则D一体性原则
23.注重调查研究,整理资料不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鉴定要准确,评议要恰如其分,这是教育评价客观性原则的_________。(B)
A一般要求B基本要求C特殊要求D最终要求
24.评价方案的确定要考虑人力、物力、时间等各种因素,指标体系不要过于繁琐,便于计算,这是教育评价_________ 的基本要求。(C)
A公平性原则B特殊性原则C可行性原则D平等性原则
25.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包括:①框架;②模型;③指标;④标准;⑤(D)。
A质性符号B特征符号C原则符号D量化符号
26.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一般模型和(D)。
A特殊模型B共同模型C框架模型D分类模型
27._________适应于该范围内所有被评价者的评价与比较;分类模型适应于某一种被评者的评价与比较。(C)
A特殊模型B框架模型C一般模型D分类模型
28.量化符号是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它一般有权数和_________两类。权数常用小数形式,一般把同一级指群视为一个整体,整体权数总值为1。(B)
A小数B分数C平均数D标准数
29.教育评价指标从内涵性质去考察,可以分为_________和变动性指标两种。(A)
A稳定性指标B公平性指标C特殊性指标D原则性指标
30.评价教育实际达到指标程度的具体要求就是评价标准。从评价的内容上分,可以将评价标准分为素质标准、_________、效能标准。(A)
A职责标准B分类标准C特殊标准D平等标准
二、图表题
1.某班某能力测试成绩统计资料如下表。请补齐表格,并绘制成绩的次数分布直方图与多边图(画在同一个坐标框图即可)。
表1  某班测试成绩统计表
组别        组中值        次数(f)        相对次数
80—89                10        
70—79                14        
60—69                26        
50—59                24        
40—49                15        
30—39                11        








参考答案:
组别        组中值        次数(f)        相对次数
80—89        85        10        0.10
70—79        75        14        0.14
60—69        65        26        0.26
50—59        55        24        0.24
40—49        45        15        0.15
30—39        35        11        0.11









2.某班某能力测试成绩统计资料如下表。请补齐表格,并绘制成绩的次数分布直方图与多边图(画在同一个坐标框图即可)。
表1  某班测试成绩统计表
组别        组中值        次数(f)        相对次数
90—99                11        
80—89                15        
70—79                21        
60—69                27        
50—59                14        
40—49                12        








参考答案:
组别        组中值        次数(f)        相对次数
90—99        95        11        0.11
80—89        85        15        0.15
70—79        75        21        0.21
60—69        65        27        0.27
50—59        55        14        0.14
40—49        45        12        0.12








3.某班测试成绩分布统计资料如下表。请补齐表格,并绘制次数分布的直方图与多边图(画在同一个坐标框图即可)
表1   某班测试成绩统计表
组别        组中值        次数(f)        相对次数
90—99                15        
80—89                20        
70—79                32        
60—69                20        
50—59                13        







参考答案:
组别        组中值        次数(f)        相对次数
90—99        95        15        0.15
80—89        85        20        0.20
70—79        75        32        0.32
60—69        65        20        0.20
50—59        55        13        0.13




三、问答题
1.什么是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什么是标准测量与评价?
参考答案: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也就是说,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是采用了相对的观点。学生在试卷上得到分数要跟他所在团体的常模比较后,才所显示该生的实力。由于命题标准、试题难易和评分宽严的不同,有时单凭卷面分数本身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就与能力的高低。
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的表现与既定的教育目标或行为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该标准。由于这种测量与评价常常和教育目标连在一起,故也称目标参照测量与评价。

2.请谈一下如何确定教育评价表中的评价指标。
参考答案:主要是初拟评价指标和筛选评价指标。
评价目标明确以后,制定者的任务就是要依据评价目标,提出初拟评价指标。提出初拟评价指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利用头脑积极思维,进行智力碰撞,激发智慧灵感,而提出评价指标的一种常用方法。头脑风暴法还可以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因素分解法,因素分解法是一种将评价指标按照评价对象本身的逻辑结构逐级进行分解,把分解出来的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的方法。上一层次的指标应当包含下一层次的指标,而下一层次的指标,决不可包括上一层次的指标。理论推演法,理论推演法是根据有关学科的理论推演出评价指标的方法,例如根据心理学理论,智力是一般的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根据心理学关于智力等的理论,我们便可以推演出评价中小学生智力指标,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这些理论对评价指标的内涵作出明确的界定,使评价指标更加严密。典型研究法,这是一种通过对少数典型事例进行研究,而设计评价指标的方法。典型研究可分为正向研究、负向研究和正负向结合研究三种类型。正向研究是通过对成功的典型事例研究,提出评价指标;负向研究是通过研究失败的典型,提出评价指标;正负向结合研究是通过成功的典型事例与失败的事例进行比较,提出评价指标。
在初拟指标所分解出来的因素中进行筛选指标,目前大多采用以下方法:经验法,经验法是凭设计者的学识修养和工作经验进行筛选的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可以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理由是否充分或必要;取主舍次;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上进行比较;去难存易,删繁就简。确实难测的指标,可以舍去。指标内涵复杂的,尽量要求单一。调查统计法:这是在调查获得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统计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把初拟指标制成问卷,发给有关专家和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请他们对初拟指标的每一项作出判断。一般分为五档,即很重要、重要、一般、可要可不要、不要。

3.怎样制作命题双向细目表?
参考答案:命题双向细目表由测验要目和目标两个维度构成。首先确定测验要目,其中教学内容结构性强的按本身结构分类,教学内容结构性弱的可按教学的章节分;其次确定测验考核的目标层次,目标维度参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可分为六类或者五类,也可以四类。再次确定要目下的权重,最后根据课程本身对这些内容和目标的比例依次定出各部分的具体分值。

4.什么是教育测量?什么是教育评价?
参考答案: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客观需要,促进了教育测量科学研究及学科发展。教育测量学是一门发展较早、应用较多、内容较丰富的教育科学分支。第一,教育测量是为获得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为评定学习成绩而进行的测量活动。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请举例谈一下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方法。
参考答案:(一)确定教育评价的对象和目标(二)初拟评价指标1、头脑风暴法2、因素分解法3、理论推演法4、典型研究法(三)筛选评价指标1、经验法2、调查统计法 (四)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1、关键特征调查法2、两两比较法3、专家评判平均法4、倍数比较法(五)设计教育评价标准;分解教育评价表中指标所包含的主要内容;确定标度确定等级数量。

6.请举例谈一下设计测验蓝图的步骤。
参考答案:首先确定测验要目,其中教学内容结构性强的按本身结构分类,教学内容结构性弱的可按教学的章节分;其次确定测验考核的目标层次,目标维度参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可分为六类或者五类,也可以四类。再次确定要目下的权重,最后根据课程本身对这些内容和目标的比例依次定出各部分的具体分值。

7.什么是形成性测量与评价?什么是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参考答案:形成性测量与评价:形成性测量与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形成性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对教师而言是藉此获得教学过程中连续性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历程、学习特点、学习困难等信息,作为随时修正自己教学的参考。同时,形成性测量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也可提供反馈信息,学生根据反馈的结果获知自己学习后的表现情况,从而肯定或修正自己以后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性测量与评价是不可缺少的。根据预订的教学目标,然后核对形成性测量与评价的结果,教师才能针对全班或个别学生的学习成败情形,分别给予辅导。
总结性测量与评价是用于教学结束后,在性质上相当于现在中小学所举行的期末考试。其目的有两个:其一是在教学目标之下,检查学生一学期来的学业达到了什么程度,从而判断教学效果的得失。其二是根据总结性测量与评价的结果,评定学生的学业成就,并将评定结果通知学生家长。

8.请谈一下如何用关键特征调查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参考答案:关键特征调查法是先请被调查者从所提供的备择指标中找出最关键、最有特征的指标,再对指标进行筛选并求出其权重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
(1) 提出备择指标。
(2) 请被调查者从备择指标中找出一定数量的关键指标。比如调查者通过问卷请559名各高校干部从备择的10个指标中每人选出最重要的4个指标。
(3) 计算人数和百分比。调查者计算选择各指标的人数(表中第二行)及其百分比(表中第三行),并将其从高到低排出次序(表中第四行)。
(4) 按一定的规则选取指标。若以选择各指标的人数百分比(用t表示)为尺度,将75≤t≤100作为第一重要指标,50≤t<75为第二重要指标,25≤t<50为第三重要指标,t<25予以忽略
(5) 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9.简述一下设计测验蓝图的步骤。
参考答案:首先确定测验要目,其中教学内容结构性强的按本身结构分类,教学内容结构性弱的可按教学的章节分;其次确定测验考核的目标层次,目标维度参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可分为六类或者五类,也可以四类。再次确定要目下的权重,最后根据课程本身对这些内容和目标的比例依次定出各部分的具体分值。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不给分。)

四、计算题(需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1.某次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共有100人参加,平均分为70,标准差为10。问:
⑴考试成绩在60分到70分之间的考生有多少人?
⑵如果只能有20人能进入下一轮选拔考试,那么选拔分数定多少合适?
参考答案:解:根据标准分数公式

(1)        70分转化为Z=0, 60分转化为Z=-1, P=0.34134,所以60分到70分人数比例约34.1%,所以人数约为34人。
(2)(略)

2.为调查某次培训的效果,随机抽取参加考试的8人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1为参加培训,0为没参加培训)。问培训与否与考试成绩是否存在相关?
表2   培训与成绩统计表
考生        A        B        C        D        E        F        G        H
培训情况        0        1        0        1        0        1        0        1
考试成绩        63        49        65        55        71        49        69        51
(公式: )
参考答案:解: 由题意可知求点双列相关
r=0.94。

3.对不同专业大学生进行某种标准推理测验测试,其抽样测试结果如下,请在 =0.05显著水平上检验这两个专业学生之间的推理能力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

表3  不同专业学生某推理测验成绩统计表
        n        平均数        标准差
专业1
专业2        60
40        82.5
80        13
10

检验统计量:

附表1: 正态分布表:
Z        Y        P        Z        Y        P
0.00        0.39894        0.00000        0.84        0.28034        0.29955
0.05        0.39844        0.01994        0.85        0.27798        0.30234
0.06        0.39822        0.02392        1.00        0.24197        0.34134
0.10        0.39695        0.03983        1.07        0.22506        0.35769
0.21        0.39024        0.08317        1.28        0.17585        0.39973
0.25        0.38667        0.09871        1.29        0.17360        0.40147
0.26        0.38568        0.10257        1.96        0.05844        0.47500
0.50        0.35207        0.19146        2.00        0.05399        0.47725
0.52        0.34849        0.19847        3.00        0.00443        0.49865
参考答案:解:①提出假设H0 : μ1 = μ2
              H1 : μ1 ≠μ2
②Z=1.09
③④(略)

4.某次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共有1000人参加,平均分为80,标准差为10,问:
⑴考试成绩在70分到80分之间的考生有多少人?
⑵如果只能有200人能进入下一轮选拔考试,那么选拔分数定多少合适?
参考答案:根据标准分数公式
(1)80分转化为Z=0, 70分转化为Z=-1, P=0.34134,所以70分到80分人数比例约34.1%,所以人数约为341人。
(2)(略)

5.8位同学参加某能力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问就样本而言,性别与该能力存在相关吗?
表2  某能力测试统计表
考生        A        B        C        D        E        F        G        H
性别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女        男
测试成绩        65        49        63        55        71        49        51        69
(公式: )
参考答案:解:由题意可知求点双列相关
n=10,p=0.5,q=0.5,  P=67,       q =51,SΧ=8.48
rpb=( P - q)/Sx¯ =0.94。

6.对不同年段学生进行某种标准推理测验测试,其抽样测试结果如下,请在 =0.05显著水平上检验这两个年段之间的推理能力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

表3  不同年段学生某推理测验成绩统计表
        n        平均数        标准差
年段1
年段2        50
60        70
71.5        6
7

检验统计量:

附表1: 正态分布表:
Z        Y        P        Z        Y        P
0.00        0.39894        0.00000        0.84        0.28034        0.29955
0.05        0.39844        0.01994        0.85        0.27798        0.30234
0.06        0.39822        0.02392        1.00        0.24197        0.34134
0.10        0.39695        0.03983        1.07        0.22506        0.35769
0.21        0.39024        0.08317        1.28        0.17585        0.39973
0.25        0.38667        0.09871        1.29        0.17360        0.40147
0.26        0.38568        0.10257        1.96        0.05844        0.47500
0.5        0.35207        0.19146        2.00        0.05399        0.47725
0.52        0.34849        0.19847        3.00        0.00443        0.49865
参考答案:解:
   ①提出假设H0 : μ1 = μ2
              H1 : μ1 ≠μ2
   ②Z=1.21
③④(略)。

7.某次选拔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共有1000人参加,平均分为60,标准差为10。问:
⑴考试成绩在60分到70分之间的考生有多少人?
⑵如果以此次成绩为依据需淘汰200人,那么淘汰分数定多少合适?
参考答案:解:根据标准分数公式
(1)60分转化为Z=0, 70分转化为Z=1, P=0.34134,所以60分到70分人数比例约34.1%,所以人数约为341人。
(2)(略)

8.为研究婚姻状况与某工作投入是否存在关系,随机抽取参加8人对其工作投入能力测试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如下(1为已婚,0为未婚),问二者是否存在相关?
(公式:)
表2   婚否与成绩统计表
考生        A        B        C        D        E        F        G        H
婚姻情况        0        1        0        1        0        1        0        1
考试成绩        65        49        63        55        71        49        69        51
参考答案:解: 由题意可知求等级列相关
r=0.94。

9.对不同年段学生进行某种标准推理测验测试,其抽样测试结果如下,请在 =0.05显著水平上检验这两个年段学生之间的推理能力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

表3  不同年段学生某推理测验成绩统计表
        n        平均数        标准差
年段1
年段2        40
50        80
86.5        12
15

[检验统计量: ]

附表1: 正态分布表:
Z        Y        P        Z        Y        P
0.00        0.39894        0.00000        0.84        0.28034        0.29955
0.10        0.39695        0.03983        0.85        0.27798        0.30234
0.21        0.39024        0.08317        1.00        0.24197        0.34134
0.25        0.38667        0.09871        1.07        0.22506        0.35769
0.26        0.38568        0.10257        1.28        0.17585        0.39973
0.40        0.36827        0.15542        1.29        0.17360        0.40147
0.41        0.36678        0.15910        1.96        0.05844        0.47500
0.5        0.35207        0.19146        2.00        0.05399        0.47725
0.52        0.34849        0.19847        3.00        0.00443        0.49865
参考答案:解:
   ①提出假设H0 : μ1 = μ2
              H1 : μ1 ≠μ2
   ②Z=2.28
③④(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价格公开

  • 优质服务

  • 专属客服

  • 信息开放

  • 担保交易

 
 
客服一号
客服二号
客服三号
客服四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