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福建师范大学]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教师劳动的_________的描述。
 A、长期性
 B、连续性8 Q0 m0 ?  d+ Y1 s' a1 f. g
 C、广泛性
 D、间接性
 正确答案:- E+ G. h+ U  P" C: L0 S
 
 
 第2题,_________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 n) L( X+ U8 o4 L; j% C9 C
 B、课程开发; W8 z' G! K6 P; \: v! z9 O! O1 Y" O  A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
 正确答案:. l- S2 i4 [( R
 , O+ r4 X' m  M, P2 O
 . k) Q2 O) U( \6 T2 L) Z+ k
 第3题,学习方式转变意味着:0 ^( i6 C/ k5 S2 d; a4 }
 A、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 f6 q! R2 i, [, Z
 B、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
 C、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 d6 i- E! ?+ j6 D* J0 J, ~( L
 D、强调由单一形转向多样性' C  S, P* Y* V# ?
 正确答案:
 4 Z0 y7 s; K$ C' y$ a& @5 n
 
 第4题,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___________。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3 c1 o: H  \9 S% E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t7 t- ^: A9 S4 n
 正确答案:5 g1 x0 o5 o2 x6 [) m$ _
 * {% k9 `6 w! P% a! s
 
 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_______。1 R9 [  b( N' p7 Q
 A、讲解
 B、讲读/ z; E# A# H+ U9 T2 X  ?
 C、讲述
 D、讲演
 正确答案:/ X8 e; l* Q+ E  {: f( w
 
 & V9 D6 c6 g* N8 |; F+ h$ h
 第6题,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________。
 A、小步子原则% d( [/ n. Z0 c( f8 ^. T- I
 B、高速度原则
 C、高难度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
 正确答案:& F* v$ g8 ]" K! ?, J, x8 O
 
 . [/ \9 U7 G; T+ {) o  O. f
 第7题,下列各项中_________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 I9 h1 W- W1 i2 S
 A、随机访问教学  _# {1 z. t7 e: d; f
 B、情境教学6 y8 A4 i( i. X
 C、支架式教学& [, q3 r: y( N+ V0 B! ]8 T8 W1 s
 D、问题教学
 正确答案:
 6 Q% z% p" K  ], A, R' z
 ! J% `7 R2 f9 K$ ~0 r; V. f# C. k0 y7 R
 第8题,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_________。
 A、政府、专家、校长、教师
 B、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
 C、专家、校长、教师、学生
 D、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正确答案:+ h0 ]+ f( R( t& K6 @2 U' ]
 
 * W8 P5 A- G8 U5 }/ W3 w
 第9题,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论专家是_________。( o& a  y& S- c& |0 S6 }7 S
 A、泰勒) m  t; f% s4 {; H! K
 B、博比特
 C、查特斯
 D、坦纳
 正确答案:# P  @) ^3 O1 q8 e. A8 I
 - X- t$ G9 W6 h+ q+ M8 d
 
 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学习者、学科内容和________三个方面。
 A、生活经验
 B、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
 C、指导者
 D、学习环境* H( s- _" ^& f1 q
 正确答案:
 3 y8 }9 [6 N6 Z  }8 U$ t9 N
 . t8 p; N& }# j
 第11题,"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__________。0 Q2 b  \7 v2 i7 N  l0 _: D
 A、一般发展' D& j3 o! i2 C# X, I. r5 J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I3 |4 @% ?$ o# t; P! V: [
 正确答案:
 0 l1 t1 C! u5 ], N: Q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冷落、淡化、忽视学,学的自主性丧失了,萎缩了,学生越学越不爱学,越学越不会学。基于此,新课程提倡和强调:+ y; J- E$ E# {; c1 V2 v- W- U
 A、合作学习
 B、探究学习
 C、竞争学习
 D、自主学习) r# Y4 y" Q6 n  }& W' i
 正确答案:9 f) b0 d0 D2 M
 
 
 第13题,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_________。( A  I4 L" u8 x+ t$ z  {0 u
 A、哲学取向
 B、心理学取向* h6 m$ m! f0 x- ]8 p  B
 C、忠实取向
 D、背离取向
 正确答案:
 
 
 第14题,维果茨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_________。3 R/ _  W1 b5 E, T
 A、实际发展区
 B、潜在发展区
 C、最近发展区
 D、远景发展区$ d2 [! w! D8 {! v
 正确答案:/ V0 S' F" S3 F3 M: H
 
 
 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_____。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Z# P6 Z, ^) @2 j0 f& n0 W" h0 A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K* ~, L' U) o8 e
 正确答案 K4 {1 |& L2 o$ y9 _
 
 : D: o: l  F! ?
 第16题,"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__________。
 A、《老师,再见!》
 B、《爱的教育》
 C、《班级生活》6 B' k5 q( v, J1 L$ Y, r/ I
 D、《隐性课程论》# \) r: ?# H! y
 正确答案:
 ; S  j8 `6 k5 j# _5 Y6 z
 ) A# ~/ e2 B; k
 第17题,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
 A、杜威% \( C* E& _* m) t
 B、洛克; }: s2 @9 S9 o9 w$ q9 U# u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 @% n) S( h( ^2 B: j$ s
 正确答案 P3 k. @0 U& Q* v7 e" s; b
 
 7 a% F: F% ~) u$ ]
 第18题,要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就意味着要实现__________。
 A、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B、当代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统一
 C、学科发展与儿童需求的统一
 D、社会生活与儿童需求的统一. d. k" g6 s$ i. b% p; f- A! j4 K
 正确答案 ?! V+ p$ X) d1 d
 
 , N) d7 L; d! W6 t* y  Q6 v) U+ L
 第19题,"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__________。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x6 O# j2 |6 B- T# v0 f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A8 X( M+ M3 q; s7 Q# U
 正确答案:/ O! u! S  V+ F3 }. A1 U
 
 主动适应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校课程________。
 A、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B、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u2 {3 |$ |5 i4 S6 @
 C、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
 D、是使学习者脱离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正确答案:
 
 
 第21题,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称为__________。
 A、机器教学
 B、程序教学
 C、强化教学3 H# Q8 H! b; A
 D、编程教学
 正确答案:
 
 2 m/ r' M, v: a: h% O
 第22题,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__________。+ M9 J% ]- }7 V6 n5 T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2 P" ^7 H* H9 ?: o6 v! n
 D、解放理性
 正确答案:
 
 
 第23题,下述表述中不是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__________。- [9 ]' @, D5 {+ n4 e5 i
 A、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u1 c8 w* E& e4 z1 T3 B2 F
 B、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C、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_1 O7 j- N( ]
 D、教师本位的价值取向1 \7 i8 Y# p. \! ~) }: ~9 k8 m2 c
 正确答案:0 [6 @( U! U8 w2 M) ~2 Q5 T
 
 
 第24题,在某些活动之前进行的,为了了解和掌握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而进行的评价是_________。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s4 V  Y% k1 ^2 `- R" @; x
 C、阶段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正确答案:
 
 ()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N4 @  l1 o5 v' L
 A、专业精神
 B、奉献精神
 C、舍己精神* g5 r" G# {# v# W) r
 D、具有爱心
 正确答案:
 + e2 ?1 o+ X3 w  n/ L7 H" d5 e
 9 T1 X; `& E& H, q* b2 N
 第26题,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__________。
 A、轮形课程, W# x, R7 @; i
 B、环境教育课程, a& Z3 h+ m# K' G  v3 H- `
 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STS课程4 }( J# W& S1 b/ j7 Q8 V
 正确答案:2 q+ U0 c2 ]' q: f; |; |
 
 
 第27题,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核心点)是:
 A、学校功能重建
 B、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C、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D、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正确答案:8 X$ b) r7 t. u2 m
 3 Y, }2 r7 v( C* r7 c5 f& v) S0 u! r
 
 第28题,"有意义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 h- P5 ^4 f! Y4 m
 A、布卢姆
 B、麦克尼尔* J: Z6 U/ [. x" G# e
 C、马斯洛
 D、奥苏伯尔
 正确答案:
 " v, D4 E7 e# P5 g( u  P7 e
 
 第29题,"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________。  N7 J' U& |. }. ~
 A、体验性目标) P6 y: Y2 l. c' o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所具有的性质是:
 A、终极性
 B、时代性
 C、学科性
 D、活动性( I! e8 ?- D- S7 ?, h( _$ H
 正确答案:
 
 / }2 C# s1 C6 o' b2 j' Y
 第31题,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________支配。! G8 `9 S2 x( v# p$ V+ Y* G- [. g. R% p
 A、技术理性$ q! v5 L9 M% }6 Z3 Q$ o& G  j
 B、实践理性, d1 S# k1 }7 h  H) O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正确答案:
 
 
 第32题,按照有没有固定的和限制性的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和__________。1 {. U2 k! \9 C' n) o7 g/ Z
 A、半封闭性试题3 Q9 b7 [' v- O8 C9 @; I: J4 L
 B、开放性试题
 C、半开放性试题! z/ \! l1 t* F- H5 M6 q" ~
 D、开放性与封闭性结合试题& y& I3 [8 A6 h- T
 正确答案:
 
 6 s5 q1 E* q  R
 第33题,"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____________。
 A、苏格拉底( Y) i' C+ c! {5 q- `7 X: d$ a
 B、亚里士多德8 n9 F& |8 F) u1 E2 I# x$ t
 C、柏拉图
 D、黑格尔* g8 d$ B  t4 ^* ?
 正确答案:/ U$ N$ i, @' J0 k& o9 v+ r$ r1 ?1 i
 
 
 第34题,从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来看,研究内容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的研究,走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__________。4 Z8 M; |+ c* d& D" x0 O
 A、决策研究的整合; _3 X  m1 ]& j, I
 B、理解研究的整合* _4 }2 H! L% S3 A/ H9 q
 C、实施研究的整合, r2 u' j9 k2 m( D6 L
 D、评价研究的整合% J4 z2 ]2 Y  n( O3 N; U, J2 q
 正确答案:
 
 
 第35题,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称为________。  A1 y+ W: o# R5 L
 A、合作学习8 G' M. O9 R  s3 O; G
 B、分组学习$ o3 W7 `' N+ q) U
 C、个别学习
 D、同步学习
 正确答案:
 * o! s+ d+ U; M3 E$ y& b4 B5 b/ J
 ' ~) E6 a3 r: n( O; k2 ^! {' n0 \6 W
 第36题,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不包括____________。
 A、课程目标) P2 w: @7 y- U4 j# \
 B、学生需要5 `* d4 W- u& _6 O2 O! M
 C、社会需要
 D、教师计划
 正确答案:
 8 x- c+ b! y) b+ C
 
 第37题,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__________。* B  {: _! a0 `/ G: c* [
 A、进步主义课程# F  E* w$ @- B
 B、学术中心课程
 C、永恒主义课程: X) X8 P% G5 t5 E6 ]/ ?
 D、要素主义课程
 正确答案:' I/ i$ h' |5 f* {
 
 
 第38题,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不是________。9 J0 b* N7 }% X9 n2 i
 A、学校教学
 B、教学规律
 C、教学现象
 D、教学问题- U5 G0 U) O3 z( |% u; t
 正确答案:
 
 
 第39题,"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_________。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 s2 T& _- I- j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5 g4 i. t! @7 s, D* j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b/ r& w) D' W4 H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正确答案:
 ( M2 e+ w3 t. g- O& v' b
 1 s2 |3 `! P5 h3 I- d
 第40题,在泰勒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________。
 A、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
 B、结构的完整性问题+ U; s/ E( q5 A  s% d/ F
 C、结构的合理性问题, s6 u) F9 B- |/ v# f( s: H  ~
 D、内容的可行性问题$ l' {' ]; c2 C
 正确答案:
 
 
 第41题,教学媒体一般可以使用在课堂教学中的哪些环节?7 ~- C5 J  ^, W2 ?
 A、准备
 B、预演
 C、课堂展示
 D、反馈强化
 正确答案:,B,C,D8 R) B  W) U1 K$ }$ H) r! _  B2 [
 
 
 第42题,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的三种典型观点是__________。( C$ F! G! f, R: U3 j6 E! y7 M
 A、被动适应论( k6 x, w! c! I5 O. D- z" A
 B、主动适应论
 C、独立论$ N( s( w6 l  U5 k4 B/ g
 D、统一论
 正确答案:,B,C,D
 & X% @; ]6 A9 ]$ j2 O" h( q' e
 - ]; j$ Z, R6 P1 G1 ]) _
 第43题,培养目标的时代性(时代精神)体现在那里?( b6 z; X6 B* N/ e9 r
 A、健全的价值观
 B、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
 C、创新意识和能力1 v" H# @% ?- Y
 D、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正确答案:,B,C,D
 
 8 J& L- i' r: l
 第44题,活课的基本要素:1 A! l$ e. O8 c3 V# p
 A、兴趣6 M+ h9 N. E9 E; p' E3 e
 B、智慧- K/ [% z9 v# G2 f+ |7 I" s: H
 C、体验
 D、经历
 正确答案:,B,C,D" z- u) `' ]/ K; Q& Y6 k
 
 2 u) K. @0 k" a" \3 [
 第45题,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叙事"型的两类文章:) y, P& r1 Z1 H8 B9 C! ]
 A、学习叙事/ m: u- G8 q9 U
 B、教学叙事
 C、生活叙事
 D、成长叙事
 正确答案:,C# ?/ }8 L, I8 l8 [7 f9 `5 j: p9 P$ u
 0 q$ m/ {1 \  B" C$ O/ Y
 6 n. v8 b) q' n/ n8 F$ F* d
 第46题,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是:* u! w: i7 H# f% a; c% Z
 A、教学是课程执行、传递和接受的过程9 `+ }* b  t2 M4 E" j
 B、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
 C、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D、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C,D$ W9 g' D' d, }5 A. r4 d! K% N
 $ Y' M  l# k- M: V9 c
 & t" L) l2 h3 k6 q3 u* x4 b# I
 第47题,有意义学习: d* d$ ^- R# v/ V
 的条件是()
 A、原有认知结构
 B、有在接受学习中贯穿发现学习的思想
 C、有意义学习心向$ d# W4 n8 }# P& Y+ ?
 D、有在发现学习中采用接受学习的形式1 \4 V! n6 R% l  G# Q
 正确答案:,C& q, R! x- z; w3 s5 D' Y" d
 
 
 第48题,下列选项中关于"隐性课程"说法正确的是:
 A、所谓"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性、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B、这类课程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
 C、具有潜在性和隐蔽性& T( f/ A! L- h" |
 D、隐性课没有消极的作用$ y2 D. X* t3 S+ q
 正确答案:,B,C, s* z4 y8 Q' K: g& O
 6 E4 X& M9 T$ {' z+ _
 3 |7 s1 r! w  G9 J! _
 第49题,教育认识要求:
 A、深刻,揭示教育教学活动规律) b" [" E+ {" v  ~) E$ V
 B、先进,反映教育教学发展方向* w8 [+ Y/ y% C
 C、全面,体现教育教学的整体性: g( I7 a- x5 J/ w& D; \/ l7 d; K% k
 D、务实,为经济发展服务1 a/ \% r2 e0 W) Q
 正确答案:,B,C# u8 [+ u3 W; g7 k4 \: F
 
 
 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包括:
 A、强化评价的甄别功能$ F7 M# L; e" N& k5 w
 B、强化评价的选拔功能8 f$ n+ B* ^$ A9 e* t' A
 C、体现过程性:过程--结论  M& n9 b0 w6 W0 a7 |, z! G
 D、关注差异(性):多元智慧 同学科的学习差异--基本共同要求1 g. e* L. d6 D3 K* Q$ I+ ^
 正确答案:,D
 | 
 |